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從軍行夏令營課程寶雞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從軍行夏令營課程寶雞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老人寫個人回憶錄有必要嗎?
老人寫個人回憶錄,很有必要。
老年人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對人生有深切的感受,有社會有獨特的見解,把自己幾十年的經歷寫下來,對自己是個回顧和安慰,對親屬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對社會也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老年人如果自己能夠動筆寫,很好。如果不能動筆,由老人口述,子女或者其他人動筆記錄整理也可以。
前幾年,有一次,老父親生病住院。出院后,保姆暫時沒找到。我陪著老父親住了一段時間,我勸老父親把幾十年的經歷寫下來。他同意了。
老父親1942年參加革命工作,是個抗戰老兵,務過農,扛過槍,打過仗,解放以后也經歷了許多政治運動。作為一個離休老干部,經歷非常豐富。
老父親口述,講事情的大概經過,我動筆,寫出初稿,再由老父親親自修改,反復修改了好幾次。最后由老父親定稿。我又動員兄弟姐妹們每人寫點小文章。我又跑到老家查家譜,給我們家的所有人列了個家譜圖表。
寫好以后,在網上發給家里人征求意見。
最后,找了個印刷廠,化錢不多,印了幾十本書。每家發幾本,留個紀念。
看了老父親的回憶錄,我對家族的淵源由來有了清楚的了解,對老一輩人過去幾十年的創業、奮斗也有了清楚的了解。最少可以說,我是從哪里來,這個問題清楚了。
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如果全聚到一起,要有四五桌人。小字輩、特別是孫子輩的名字有的都搞不清楚。有了這本回憶錄,不僅是把家族的老祖宗名諱弄清楚了,也把所有的家族成員包括剛出生的嬰兒的名字搞清楚了。
寫回憶錄都是人老了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時間充裕,閱歷豐富,無聊打發時間去寫,也是自娛自樂的一種形式。難道人還很年輕的時候就動手去寫,寫什么?有什么事是值得回憶的?
大官貴人,叱咤風云的中外名人個人可以提供素材,自然有人代筆幫著運作。草民百姓只要個人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將個人一生中的經歷用文字記錄下來,留給子孫后代也是一種精神財富。
個人認準的事就要堅持下去,別人的建議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能讓其左右個人的行為。趁著個人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抓緊付諸行動,爬格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寫回憶錄是一件非常費腦筋的事,過去經歷過的事,由于時間久遠,如果有記日記的習慣相對容易的多了。如果沒有文字資料,全憑記憶可以說困難不小。
五O后出生的人從記事開始,可以說經歷豐富。大的方面共和國所發生的大小事既是經歷者,又是直接參與者。微觀方面由于每個人所處地域、環境、家庭和個人的經歷又不盡相同,所以本博認為只要個人有興趣,有能力將其個人所經歷過的事客觀記錄下來,對后代為人處世也是一部參考資料。
至于帶老伴外出旅游,觀賞外面世界的奇異景觀,與個人寫回憶錄并不沖突。旅游是有時間限制的,總不能常年在漂泊,那可是要花銀子的。一年分春秋兩季各去一個省份,一次用時半個月也就足夠了。剩下還有十一個月的時間用于寫作。二者兼顧,樂在其中。
以上所寫內容是一個同代人的看法,本博也有這個想法。只是受限于個人的文化底子太薄,遲遲沒有付諸行動。雖然身處社會底層的一芥草民百姓,沒有指點江山的宏大舉動。但也畢竟經歷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也有個人的喜怒哀樂憂傷悲,也有與Te人不一樣的生活感受。(2020/08/29)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從軍行夏令營課程寶雞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從軍行夏令營課程寶雞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