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樂高課程夏令營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樂高課程夏令營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新手媽媽疑問,孩子現在四歲三個月,學習樂高編程WEDO會不會過早?
我家從小就玩樂高,分享點經驗。
我覺得有點早了。我們是從大顆粒開始,慢慢到小顆粒,6歲前沒接觸過這些編程。
小顆粒我們玩到能一個人坐著拼一個樂高拼五六個小時,像這個作品拼了5天完成,2000多塊。6歲生日禮物。
這個百獸王也是拼了一周時間,2000多塊,這個是5歲完成的。
看基礎是不是感覺小顆粒已經可以hold住了?拼樂高已經不錯了?
然而樂高不止是拼搭,還有很多更重要的。
后來他主動要求去上樂高課。先從小顆粒的故事、建筑學起,一般是老師講個故事,讓你搭出4個故事場景,這個非常鍛煉孩子的創造力,和對項目的規劃能力。事實證明我們這方面不太行。后面老師還會讓你去團隊協作拼搭一個項目,也是非常考驗人。
按部就班的在樂高活動中心學,今年我們就上了你說這個編程。
編程的學習中發現幾個問題:
1是對項目時間的掌控還是不行,不能在要求時間內完成任務;這個在前面故事場景拼搭時就有這個問題了。
少兒編程培訓選擇哪里?
主要看孩子對編程是否有興趣,還有就是機構資質,推薦小碼王少兒編程,創始團隊由美國上市科技教育集團核心高管及資深IT教育專家組成,自主研發課程,師資力量雄厚,實力很不錯,挺適合小朋友去學習的。
想學少兒編程,首先要明白少兒編程是什么,為什么想讓孩子學習編程。
少兒編程與成人編程是兩個概念,成人編程學習的是技巧,是編程語言,而少兒編程學習的是編程思維和編程邏輯,理解了這兩點之后,就可以看懂不同編程機構的課程邏輯了。
如果一上來就讓孩子學習Python,甚至是C++,那恐怕還是按照成人模式在教導小孩子。沒有基礎,甚至連邏輯思維能力都不健全的小孩子學習編程語言,這不是難為人家小孩子嘛。
所以能夠立足于小朋友角度構建課程的少兒編程機構,才是可以信賴的。
正確的教授模式是什么樣呢?應該是從圖形化編程開始讓孩子接觸編程,充滿童趣的界面和拖動式的編程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逐漸培養起孩子的興趣,等孩子建立起編程邏輯和能力之后,再根據孩子的興趣教授孩子Python或者C++等高階編程語言。
不知道如何評判一家少兒編程培訓機構的優劣,根源在于沒有明白“少兒學編程究竟學什么”這個問題。明確了學習目的,才有評判優劣的依據。
國外方面,少兒編程在國外大規模開展較早。2008年的時候,就舉行了第一屆的scratch全球社群聚會。少兒編程類產品,無論是軟件類產品,還是軟硬件結合類產品,國外的產品體系都非常豐富。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教學研究,都有較為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
下圖為美國K12計算機科學教育標準節選。
國內方面,浙江、江蘇、臺灣等地區很多信息技術課老師在編程教學方便做了很多探索,知網上有很多相關的論文和期刊文章,少兒編程類圖書也有很多。據我所知,目前浙江、山東、河南和廣東小學信息技術課本里都已經新增了編程內容。
建議家長研究幾份有代表性的論文,自己嘗試著做些小案例,明白了“少兒學編程學什么”這個問題,自然能在銷售的巧舌如簧中和商家的各種包裝中做到去偽存真,能迅速抓住問題核心,做出準確判斷。
我也是一名六歲孩子的媽媽,但是我覺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是應該讓他學習編程scratch,簡單,不會有負擔,當然,我家的娃是在專業的兒童機器人編程中心學的,他們那的教學方式是scratch和micro:bit,這樣軟件加硬件的教學方式效果挺好的,最重要的是他玩的開心的同時也可以從中收獲成果,可以主動的去學習,對于教學這方面,我對臺灣艾諦編程的教學還是很信任的,不然小孩子也不會放在他們機構,有這方面的也可以了解下
暑假臨近,大量的興趣班招生廣告滿天飛,是替孩子報興趣班好呢還是不報好呢?
報班一定要結合孩子的情況來選擇。
如果孩子成績中等可以考慮讓孩子上補習班,上小班課就可以,這樣孩子認真學習,跟隨機構老師的學習進度我相信孩子的成績還是能提高的。
如果孩子成績偏弱就需要看孩子能不能跟上小班課,如果跟不上就需要找一對一輔導了,這樣老師就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
如果孩子成績很好,我就不建議孩子上補習班的班課了,畢竟班課是為大部分人準備的,很難讓孩子的成績再上一層樓。
如果上輔導班家長切記一定要加強與輔導班相關老師的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不要認為把孩子的學習交給機構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回家以后做好監督,讓孩子及時復習白天學習內容。
贊皇士心教育培訓中心
因為喜歡,所以選擇;
而不是——選擇了,再喜歡。
報不報,這是一個尷尬的局面,當然作為家長,不是報不報的問題,而是孩子的興趣點在哪里?盲目,吃虧還是受罪。
看看身邊的小朋友,有彈鋼琴的,有學架子鼓的,有學美術的,似乎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個愛好。問題是,他們真的喜歡嗎?
我教過的一個同學,鋼琴學了3年,到最后還是放棄了。我問他,為什么放棄?他說,當初是我媽媽讓我學的,我感覺沒意思,就學不下去了。他給我講,一次在回家的路上,一個人在彈吉他,我感覺很有意義,就決定要學習吉他。一直學到現在。
所以,針對興趣班,我們可以這樣去思考:
因為喜歡,所以選擇。而不是因為選擇,再去喜歡。
孩子的世界里,樂趣和喜歡是第一位的。
其實,找到孩子的興趣點是最最重要的。沒有興趣點,報什么輔導班啊。
家長千萬不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家長的愛好,未必就是孩子的愛好。
孩子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信息的社會,不缺的也就是信息!面對信息滿天飛的當下,若想不為外界所動,那就得看人是否有所相關需求了---有,自然不在話下,判斷選擇一家最適合的就好;沒有,那更不用說,干嘛還為此糾結、浪費時間?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也許有人會說,作為旁人這樣說說還是可以,但是作為家長我又何嘗不是如此。況且,感覺還頗有些成效:
關于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以孩子的興趣為主,作為家長,更多的只是引導、陪伴!這還是說說上次孩子的演講比賽吧:本來,在孩子班上初賽,老師只是點了幾個看好的同學,兒子并未在此之列,可他憑著對此的興趣與自信,大膽自薦,結果擊敗包括其班上參加過專業主持培訓的同學脫穎而出,另老師刮目相看,推選參加校級比賽。在校級,面對著包括高中部的姐姐,他同樣沒有退縮,從而充分的證明了自己!而這次孩子之所以能這樣,現在回想,又何嘗不是平時對他大膽的鼓勵與引導給了他目標、給了他信心呢?
所以,面對著當下形形色色的廣告,特別是孩子教育,向來認為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孩子喜歡了、主動了,自然義不容辭,作為家長只有支持、鼓勵,并幫助孩子持續堅持、努力,從而收獲成功,給予其更大的信心!相反,如果孩子不為所動,如果強求那相信也只能徒增孩子與自己負擔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樂高課程夏令營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樂高課程夏令營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