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軍艦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軍艦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為什么大型艦船進港時牽引船都會噴水的?
呵呵,那個不是牽引船了,是消防船作為引導船的時候噴的。牽引船是不噴水的,干舷非常低,發動機功率非常大你看到的那個在各個方向噴出的高高的水柱的船是消防船這個是港口舉辦的歡迎儀式,但是有兩個作用,一是歡迎,二是有些艦船的干舷很高(比如航空母艦),噴水可以讓艦橋直接目視確定引導船的位置。
不光大型艦船進港時噴水,在大型節日的時候,也會噴水的,意義根放禮花一樣舉個例子,你看香港回歸紀念日的時候,維多利亞港內的消防船都要噴水的。不知道這個回答你是否滿意,謝謝。
列強從海上入侵中國多少次?
據不完全統計,從1840年到1940年的100年間,日、英、法、美、俄、德、意、奧等國的軍艦入侵中國沿海地區達470余次。
其中規模較大的有84次。入侵艦船1860艘,入侵兵力達47萬人。其中,
從遼東半島入侵4次,
從渤海灣地區入侵10次,
從山東半島入侵12次,
從江蘇入侵10次,
從浙江入侵9次,
從福建沿海入侵8次,
從臺灣入侵10次,
從廣東入侵21次。
470余次,
列舉幾次重大的 1840年鴉片戰爭、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1874年日本入侵臺灣、1885年中法戰爭、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4年日俄戰爭(在中國領土進行,中國主權遭到踐踏)、1937年抗日戰爭。
曾經的海軍“四大金剛”—鞍山級驅逐艦是怎么來到中國的?
建國之初的新中國可謂一窮二白,尤其是軍工武器業落后于世界主流的發展進度一大截,而最燒錢的海軍則是我軍的痛,所以為了快速強化我國海軍實力,并且解燃眉之急,我國向前蘇聯購置了4艘“憤怒”級(即7型)驅逐艦,在我海軍軍中稱為6607型驅逐艦,或簡稱為07型。
然而北約更喜歡稱呼6607型驅逐艦為“鞍山”級,因為改型4艘驅逐艦中首艦就被我們命名為“鞍山”號驅逐艦。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正式裝備的第一型驅逐艦,“鞍山”艦當之無愧的拿下101的舷號,而另外三艘“撫順”、“長春”和“太原”號,也分別擁有102、103和104的舷號。
至于“鞍山”級驅逐艦的實力,在051型驅逐艦出現之前,6607型4艘驅逐艦都一直是我海軍軍中最強大的水面艦艇,被海軍官兵戲稱為“護國四大金剛”。
蘇聯的“憤怒”級驅逐艦由來已久,蘇聯海軍最早于1936年就開始建造“憤怒”級首艦,并于1941年完成最后一艘艦船的建造,累計服役數量為30艘。改型艦為短艏樓單煙囪雙桅雙槳雙舵型,采用斜艏柱窄身圓艉的線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考慮到中國急需水面艦艇,但是美國又對華采取嚴格的武器禁運,所以在中蘇蜜月期的蘇聯才會考慮將太平洋艦隊4艘他們自認為已經“落后”的“憤怒”級驅逐艦出售給中國,這筆海軍武器與技術援助協定于1953年6月4日正式生效。
1954年10月14日和1955年6月28日,蘇聯海軍分兩批次向中國交付了4艘“憤怒”級驅逐艦,隨即人民解放軍海軍將其組成所謂的“第一驅逐大隊”,并賦予201-204的舷號(1974年舷號被改為101-104)。雖在在當時6607型驅逐艦已經不具備任何對敵作戰優勢,但在我海軍正在服役的水面艦艇當中卻屬于噸位最大的主力戰艦。(事實上我海軍還擁有過更重更大的“重慶”號巡洋艦,但1949年3月20日在葫蘆島港內沉沒)
6607型驅逐艦的前身:前蘇聯海軍的“憤怒”級驅逐艦
為了彌補“鞍山”級驅逐艦火力不足的弱點,該型號軍艦從上世紀60年代末期就開始了為期數年的現代化改造,艦上原有的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被拆除,換成了SY-1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這艘火炮魚雷驅逐艦儼然被魔改成了導彈驅逐艦。
早些年我海軍還遇到過很多困難,其中最艱險的一次是由美國造成的,1963年9月30日國慶節前夕,美國海軍驅逐艦“布魯”號直接開抵山東近海(但未侵犯我國領海,據岸大約24海里),并使用雷達監視山東半島,101“鞍山”和102“撫順”奉命前往監視、驅逐這艘美艦。在8天的時間內我軍向美艦先后發出36次警告,雙方實彈對峙了8個晝夜,由于必須堅守崗位,“鞍山”艦在駐守數天后就面臨著淡水補給斷絕的險境。但為了一直看住美艦,“鞍山”艦上的官兵就只能用海水燒鍋煮飯飲用,最后美艦在對峙數天后先行灰溜溜離開了。
鞍山號驅逐艦的到來解決了新中國海軍的首要問題,也為未來的海軍艦艇積累了很多經驗,雖然有些落后,但在我們手里他就是個寶貝啊。
鞍山號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立過戰功
劉少奇同志的骨灰告別儀式也是由鞍山號執行的
謝邀
具體購買背景和過程如下:
鞍山級是新中國成立后于50年代從蘇聯購買的我國裝備的第一型大型驅逐艦,蘇聯代號07型驅逐艦,共計4艘,花費17噸黃金。
購買07型驅逐艦之前還有一段背景信息,50年代新中國剛成立,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向英國等老牌海軍國家,面臨著軍隊大裁員,手上有大量的艦艇待出售、退役或拆除。而新中國有急缺水面艦艇,就通過香港向英國采購48艘拆除武器的退役艦船(其中包括護衛艦、登陸艦及運輸艦等)進行檢修、改裝,并與英國談妥了以優惠價格和條件定造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及10艘掃雷艦。
不料朝鮮戰爭爆發,美國艦隊進駐臺灣海峽,聯合國對中國實施禁運,英國將原來準備提供的退役艦船和造好的新艦,或廉價轉售或解體拆除。中國購艦受挫,“解放臺灣”的計劃也隨之擱淺。
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海軍一窮二白,極度缺少大型水面艦艇,海上作戰力量嚴重不足,無法有效應對外國海軍的威脅和國民黨海軍的襲擾。為此,20世紀50年代初,經協商談判,蘇聯同意將4艘07型雷擊艦出售給中國。
1954年到1955年,4艘艦陸續駛抵青島。其中一艘被命名為長春號。其他3艘分別命名為鞍山號、撫順號和太原號。這4艘雷擊艦噸位大、戰斗力強,是當時人民海軍的核心支柱,被海軍官兵譽為“四大金剛”
當時購買談判事實極為曲折的,具體來看:
1952年9月及1953年初,中國海軍副司令員羅舜初又先后兩次率團赴蘇商購驅逐艦,談判進行得十分艱苦。1953年3月12日羅舜初電告周恩來和蕭勁光,陳述蘇聯不但出售的都是“廢銅爛鐵”而且要價奇高。3月16日蕭勁光回電:“廢銅爛鐵也要!”。
結語: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軍艦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軍艦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