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黃埔青少年夏令營宋教官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黃埔青少年夏令營宋教官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青年精神驚艷詩句
俗話說得好,自古英雄出少年。雖然年少輕狂,缺乏成熟和穩重,但是因為有朝氣和干勁,常常銳不可當。古代就有很多年少成名的故事,盛唐的王維少年老成,20歲就中了狀元;北宋的晏殊家喻戶曉,14歲就賜同進士出身。還有青年才俊王勃,眉山才子蘇軾等等,都是年少有為,令人贊賞。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2.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唐.杜牧《留誨曹師等詩》
3.十年磨一劍——唐.賈島《劍客》
4.不是虛心豈得賢——宋.王安石《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唐.杜荀鶴
6.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7.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送安驚落第詩》
8.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9.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民歌《長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晉.傅玄《雜詩》
描寫“青年”的詩句有:《滿江紅 和王夫人《滿江紅》韻,以庶幾后山》、《水調歌頭·搖風猶似旆》、《寄張源》等。
《滿江紅 和王夫人《滿江紅》韻,以庶幾后山》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燕子樓中,又捱過、幾番秋色。相思處、青年如夢,乘鸞仙闕。肌玉暗消衣帶緩,淚珠斜透花鈿側。最無端、蕉影上窗紗,青燈歇。
曲池合,高臺滅。人間事,何堪說。向南陽阡上,滿襟有血。世態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樂昌、一段好風流,菱花缺。
譯文:“燕子樓中,又捱過、幾番秋色。”燕字暗指自己被囚于燕京的歲月。回憶起年輕時中狀元出仕宋王朝的青年美事 ,正如美人乘鸞上仙闕 。
《水調歌頭·搖風猶似旆》
年代: 宋 作者: 劉將孫
搖風猶似旆,傾雨不成盤。西風未禁十日,早作背時看。寂寞六郎秋扇,牽補靈均破屋,風露半襟寒。坐感青年晚,不但翠云殘。
姓陳的名人有哪些?
我國歷史上姓陳的名人可不少,西漢開國功臣陳平、南梁白袍將軍陳慶之、元末梟雄陳友諒、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共產主義先行者陳獨秀、粵系軍閥國民黨一級上將陳濟棠,還有我軍著名的詩人元帥陳毅等。今要介紹的是劉鄧大軍中著名的“三陳”,分別是陳賡大將、陳錫聯上將和陳再道上將。
陳賡、陳錫聯、陳再道都出身徐向前的紅四方軍,都是能征善戰的驍將,都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作戰,抗戰爆發后,紅軍主力接受了國民政府的整編工作,“三陳”都在以紅四方面軍和陜北紅軍等主力組建的八路軍劉伯承129師下任職。
抗戰勝利后,以晉冀魯豫八路軍129師及地方部隊逐漸發展成的中原野戰軍下轄七個縱隊,“三陳”分別任縱隊司令員,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少功勛。1949年2月中野野戰軍改稱第二野戰軍后,陳賡和陳錫聯分別擔任第4和第3兵團司令員,而陳再道擔任了河南軍區司令員。
幽默睿智的陳賡大將
在黃埔蕓蕓眾星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將領非陳賡莫屬,為人不僅精明能干而且以幽默著稱,最廣為人傳的是被捕后與校長的軼聞,一句“吾身瘦而肥天下,而校長身為一黨之領袖瘦了而天下更瘦”令蔣介石對這位就過自己一命的愛將頓時愛恨交加、如鯁在喉,而每當有人提起這段往事時,陳賡幽默的回了一句“早知道當時就把他(校長)丟溝里了”。
軍趙子龍陳錫聯上將
1937年10月的忻口戰役中,被載入戰史經典戰例的夜襲陽明堡之役,就是年僅22歲的陳錫聯一手策劃和指揮的,一舉摧毀了日軍24架戰機,取得129師抗戰出師以來首次勝仗,陳錫聯的769團也被稱為抗戰四大名團之一。陳錫聯是一位能征善戰、智勇雙全的驍將,由于人小志大而被稱為“小鋼炮”,李先念稱贊為“打仗數第一”,由于抗戰和解放戰爭中屢建奇功被稱為“軍中趙子龍”,建國后毛主席任命“小鋼炮”為炮兵司令員。
再道之勇陳再道上將
在1934年川陜蘇區反“六路圍攻”中的萬源保衛戰,陳再道率領的紅11師血戰二十余天未丟一寸陣地,為紅四方面軍最后總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戰后,紅四總指揮徐向前贊揚到:“有陳在(再)道,餓虎難行,能守能攻、再道之勇。”1935年后,年僅26歲的陳再道擔任紅4軍軍長,抗戰后擔任386旅副旅長(旅長陳賡),為建立冀南抗日根據地做出了卓越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任中野二縱隊司令,跟隨劉鄧大軍馳騁中原、屢建奇功,陳毅對“再道之勇”贊不絕口,建國后任武漢軍區司令兼湖北軍區司令等職。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黃埔青少年夏令營宋教官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黃埔青少年夏令營宋教官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