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夏令營坐裝甲車項目總結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夏令營坐裝甲車項目總結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二戰德軍與蘇聯的戰爭動員能力如何?對比誰更好一些?
說德國綜合軍力強的都應該去槍斃,那為什么最后讓蘇聯人反撲為勝贏了呢?好吧,很多人認為這里有很多理由,最主要的就是德軍多線作戰,還是美國的援助?那其實可以平等一下。
德國包括它占領的大部分歐洲國家都資源緊缺,更加都缺原油,這就是他坦克發動機為啥用汽油而不用柴油。德國從侵略前與蘇聯完全是一個前進一個后退兩個完全不同的道路。一開始德國還鉆《凡爾賽條約》空子,偷著造武器,后來直接撕毀條約明著干。
反觀蘇聯那邊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大清洗運動,能打仗有經驗的將軍都被洗的差不多了,更嚴重的是一線作戰的基層指揮官也被割了遍韭菜。再算上整個工業農業遭受的損失,科技發展的滯后,五年的大清洗讓整個蘇聯元氣大傷,所以一開始他根本無力抵抗德軍進攻。
希特勒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才會不顧英國趁早對付蘇聯,否則最早在1942年,蘇聯就會基本從大清洗影響中恢復出來,那時候再想打蘇聯恐怕得崩了門牙。而蘇聯這邊能源與礦產資源豐富,用之不盡,完全不怕與德國打消耗戰,而且人口也要比德國多很多,戰爭潛力完全比德國大。
不要說德國武器怎么樣怎么先進,大家都懂,你一輛虎式坦克,蘇聯這邊有十輛二十輛T-34-85,盟軍的謝爾曼坦克更多,所以說完全沒用。二戰那樣的戰爭,拼到最后就是拼資源。那兩個國家不像我們戰場,武器存在代差。
要說動員能力毫無疑問蘇聯更勝一籌啊。
蘇德戰爭初期從的德國統帥部到底層的小兵都很奇怪一件事,就是蘇聯為啥還不投降。
蘇軍在戰爭前期的損失慘重得嚇人,動不動就是一次戰役損失十幾萬幾十萬部隊,到1942年的時候如果按兵力算蘇軍早把戰前兵力打光了。這放到其他國家就是亡國滅種啊。
所以當時德國人感覺就是蘇聯人打不完,消滅一個師后方又出現一個師。
源源不斷開往前線的部隊
到了后來冷戰期間那位叛逃的蘇聯軍官搞出的所謂《蘇軍內幕》,什么影子師之類的也是西方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但其實根源就是蘇聯的動員能力強大,能迅速把適齡青年送入軍隊之中,否則什么影子師架子師都是白搭,該影子還是影子該架子還是架子。
二戰后期蘇聯后方人力動員已趨極限,后方甚至把監獄里的刑事犯送上前線。前線部隊就自主在解放地區征兵,適齡青年一掃而空,說白了就是拉壯丁,這也是搞到極致了。
全民皆兵保衛城市
除了男丁之外,蘇軍還大量使用女兵承擔非戰斗崗位甚至部分戰斗崗位,以省出男性當戰斗兵。
自行火炮部隊的女軍官
盡管納粹德軍擁有著幾乎全部的歐洲工業實力,但種種客觀限制,使得它的戰爭動員能力遠遠沒法跟蘇聯相比。
第一,原料不足
二戰以前世界上已知原料,比如礦石和能源產地基本都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
第二,缺乏技工
德國除了自己本國的熟練技術工人以外,強征來的東方勞工技能低下,勞動熱情缺乏。
第三,開工不足
二戰爆發后,希特勒納粹政權為了維持一定的居民生活水準,在德國和占領區(不包括東方)保持了相當程度的消費品產量,不像美英蘇那樣全力轉入戰時經濟。
第四,意識形態
納粹思想認為德國婦女應該呆在家里,而不是在工廠里,希特勒說:“犧牲我們最珍貴的理想,這個代價太高了!”英國有225 萬婦女從事戰時生產,而德國只有18.2萬婦女。
第五,空襲破壞
謝謝邀請!
二戰時德軍和蘇聯的綜合實力對比要分幾個方面。
一;領土和人口。德國戰前,控制了近250萬平方公里土地和2億人口,其中德國人有5000萬左右。蘇聯戰前,包括入侵芬蘭和波蘭后新并入了一些地區,共擁有20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接近2億。去掉占領區人口,蘇聯人口是德國的4倍。按照當時德國征兵的要求,年齡16--60歲,也只能征兵1000萬左右,而蘇聯是20__40歲有將近3000萬,雖然戰爭初期,蘇軍損失慘重,但后期蘇聯仍然有著源源不斷的兵源,一直支撐著蘇軍打到柏林。
二;戰略資源;德國是個資源比較匱乏的國家,尤其是稀土和石油,除了占領的羅馬尼亞有穩定的石油生產供應之外,再沒有穩定的來源。蘇聯由于地域遼闊,各種資源齊全,尤其是高加索的石油,一直是安全、穩定的源源不斷運出,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德軍一度接近高加索,但最后還是沒有成功。
三;兵力和武器裝備。德軍入侵蘇聯之前,在蘇德戰線上準備了190個師550萬人,其中19個坦克師,14個摩托化師,他們裝備有坦克4300輛,火炮42000門,作戰飛機4980架。
蘇聯擁有180個師540萬人,其中有60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他們裝備有坦克24000輛,火炮3.75萬門,作戰飛機7000架。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由于蘇聯放松對德國的戒備,所以戰爭初期損失非常嚴重。而德軍采用了“閃電”般的襲擊,付出的代價很小。
四:國力和軍工生產力:德國的生產能力和軍工生產能力不及蘇聯,以坦克為例,按照古德里安將軍的要求,德國的軍工廠需要將坦克產量達到800-1000輛/月,最低也不能低于600輛/月,可是軍工廠一再努力,也只能將坦克產量提高到230輛/月。
而蘇聯,德國與蘇聯還處在“友好”期間,德國曾派到蘇聯的一個參觀團就吃驚地發現,蘇聯僅一個坦克工廠在一天內就能生產的坦克22輛,由此估算全蘇聯坦克的月產量是驚人的1500輛,這樣的生產能力是德國可望而不可及的,這種差距在戰爭爆發以后,更是形成鮮明的對比。
五:外來援助。德國從其盟國和仆從國獲得了不少的援助,例如法國的卡車,捷克斯洛伐克的槍械和羅馬尼亞的石油,但這些援助遠遠的不能和蘇聯獲得英美等國的援助相比。盟國對蘇聯的援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是戰后盟國支援蘇聯的武器裝備的基本詳單。
飛機,美國援助15,481架,英國提供3384架。總共援助18,865架飛機,其中作戰飛機大約有17,000架。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夏令營坐裝甲車項目總結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夏令營坐裝甲車項目總結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