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營迫擊炮項目簡介 夏令營迫擊炮項目簡介怎么寫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夏令營迫擊炮項目簡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夏令營迫擊炮項目簡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二戰德軍與蘇聯的戰爭動員能力如何?對比誰更好一些?

二戰時期,雙方表現的戰力是德國更強,但綜合實力加潛力是蘇聯更強。

夏令營迫擊炮項目簡介 夏令營迫擊炮項目簡介怎么寫

德國表現更強,這個沒啥疑問吧。蘇德戰爭初期,德國在西線還有英國牽制的情況下,幾個月殲滅蘇軍二百多萬,占領大片領土,最后打到莫斯科才被拍回來了。中期許多戰役,德軍都在兵力和武器較少的時候取得了均勢甚至是優勢。蘇德戰爭打了快四年,但德國是同時兩線作戰,蘇聯還拿著美國的援助。最后戰場的損失也是德軍少于蘇軍。

但是,如果評價雙方整體表現出的戰爭資源、戰時體制,蘇聯對德國是有其優勢的。蘇聯的人口是德國的快2倍,國土面積即使算歐洲也是德國的快十倍,戰爭資源本身就更足。蘇聯是世界第二工業大國,軍工體系并不比德國差。蘇聯的布爾什維克組織性比德國納粹更強。實際上,蘇聯這種體系打逆風仗的水平并不比德國差。

蘇聯前期遭遇德國痛打的主要原因還是高層戰略判斷失誤,中了德國的閃擊戰,措手不及,整個西線完全被打蒙了。不但造成老部隊的損失,兵器的損失,還造成國土和戰略要地的損失。這些都是此消彼長的事情,造成蘇聯一直沒能緩過勁來,直到斯大林格勒之后才勉強恢復元氣。

但在這種慘重損失下,還能回過頭的也只有蘇聯了。

如果戰爭不是在1941年爆發,而是按斯大林的想法在1942年開打,估計德國未必能擋住蘇聯。

謝邀。應該說,在開戰前雙方不相上下吧。蘇聯雖然經歷了30年代初的烏克蘭大饑荒和國內大清洗,但在第二個五年計劃結束的1937年就完成了農業集體化,工業化也同期高速發展。1938年開始的“三五”則集中發展軍事工業,飛機生產保持在每年1萬架以上,1940年的武器生產額高達50億美元,超過當時英法的總和,1941年開戰前已接近德國的水平。

希特勒太清楚斯大林的拖延戰術了,再也不敢任這個龐然大物就這樣養精蓄銳。雖然在綜合實力上不占優勢,但德國幾乎是傾全歐洲之力對付蘇聯,特別是把諸如挪威的鐵礦、羅馬尼亞的油田等支撐戰爭的資源納入囊中和打下富裕的法國后,希特勒對巴巴羅薩還是成竹在胸的。

希特勒沒料到的是,開戰僅半年,眼看蘇聯撐不下去的時候,美國介入了。英美特別是美國對蘇聯的援助讓德國人領教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樣恐怖的大手筆援助可是德國人當初沒有計算在內的。

盡管納粹德軍擁有著幾乎全部的歐洲工業實力,但種種客觀限制,使得它的戰爭動員能力遠遠沒法跟蘇聯相比。

第一,原料不足

二戰以前世界上已知原料,比如礦石和能源產地基本都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

第二,缺乏技工

德國除了自己本國的熟練技術工人以外,強征來的東方勞工技能低下,勞動熱情缺乏。

第三,開工不足

二戰爆發后,希特勒納粹政權為了維持一定的居民生活水準,在德國和占領區(不包括東方)保持了相當程度的消費品產量,不像美英蘇那樣全力轉入戰時經濟。

第四,意識形態

納粹思想認為德國婦女應該呆在家里,而不是在工廠里,希特勒說:“犧牲我們最珍貴的理想,這個代價太高了!”英國有225 萬婦女從事戰時生產,而德國只有18.2萬婦女。

第五,空襲破壞

要說動員能力毫無疑問蘇聯更勝一籌啊。

蘇德戰爭初期從的德國統帥部到底層的小兵都很奇怪一件事,就是蘇聯為啥還不投降。

蘇軍在戰爭前期的損失慘重得嚇人,動不動就是一次戰役損失十幾萬幾十萬部隊,到1942年的時候如果按兵力算蘇軍早把戰前兵力打光了。這放到其他國家就是亡國滅種啊。

所以當時德國人感覺就是蘇聯人打不完,消滅一個師后方又出現一個師。

源源不斷開往前線的部隊

到了后來冷戰期間那位叛逃的蘇聯軍官搞出的所謂《蘇軍內幕》,什么影子師之類的也是西方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但其實根源就是蘇聯的動員能力強大,能迅速把適齡青年送入軍隊之中,否則什么影子師架子師都是白搭,該影子還是影子該架子還是架子。

二戰后期蘇聯后方人力動員已趨極限,后方甚至把監獄里的刑事犯送上前線。前線部隊就自主在解放地區征兵,適齡青年一掃而空,說白了就是拉壯丁,這也是搞到極致了。

全民皆兵保衛城市

除了男丁之外,蘇軍還大量使用女兵承擔非戰斗崗位甚至部分戰斗崗位,以省出男性當戰斗兵。

自行火炮部隊的女軍官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夏令營迫擊炮項目簡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夏令營迫擊炮項目簡介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THE EN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