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夏令營項目怎么落地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夏令營項目怎么落地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以后校外培訓機構都關門了,家長們會怎么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
將孩子送到校外培訓機構,父母的出發點當然是希望孩子能補補課,學到更多知識,成績優秀的繼續培優,而成績較差的也希望能提升,不至于太差……
然而,還有一部分父母,送孩子到補習班,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孩子太不乖了,長期在家玩手機,父母根本管不了,而且父母要上班也沒時間長時間守著孩子……
如果校外機構都關門了,家長們怎么辦,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我認為有三種可能:
第一,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繼續送孩子去“一對一”,或者稱為“家教”,也或者是“教師上門”……這樣的費用確實很高,以重慶為例,一般一次課在300-500元,即便是找大學生做家教,也是120-200元一次課了。
漫長的假期,特別是暑假,如果總是一對一上課,這費用真不是一點點。就算一個學科上15次課,補3個學科,那么45次課,也需要1萬多元。
第二,父母是老師的,寒暑假時間跟孩子的時間基本對得上,所以,可以自己管著孩子。除了補課做作業外,還可以跟孩子安排一次旅游,這也是當下的標配。
第三,讓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到家里,專人負責看管孩子。
這其實是80%以上的家庭都面臨的問題,畢竟教師家庭只是極少一部分。
我認識一個朋友,暑假就專門把老人接過來看著孩子,但是為此也沒少鬧矛盾。
比如這個孩子本來就愛玩手機,隔代的爺爺奶奶,哪里能管住孩子呢?盡管念叨了很多遍,孩子依然放不下手機,父母回來覺覺得是爺爺奶奶監管不力……這個場面大家想想就知道有多現實!
我認為首先家庭矛盾就來了,現在的孩子都不好管教,在家你讓學習,有幾個乖乖聽話的,又想玩手機有想看電視。家長一說就煩,還不如學點啥呢。輔導班有氛圍有同學有老師。比在家強多了。在家天天打架斗嘴玩。外邊瞎跑又不安全。
我們小時候住軍區大院,暑假睡到自然醒,寫暑假作業,出門溜達,打鳥、攆雞,釣魚、捉蝦,下午去游泳池泡一下午,天不黑絕對不回家。晚上帶個手電筒捉蛐蛐、知了猴 或者抗個凳子操場看電影。智商高的考上中專、高中、大學,智商低的技校出來當工人,有的去當兵,回來也安排進工廠,沒有人覺得不正常呀。
以后校外機構關門了,怎么安排孩子假期,家長們肯定會用心費腦。小學生的話,自理能力差,必須有大人陪著,這樣必須安排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其中一個,來每天陪著孩子,防止去危險地方或者玩危險物品。初中的話基本就不用大人陪了,讓他自己寫個假期計劃書,自己去實行。比上培訓班省錢,孩子玩的時間還多了。
基礎教育的德育怎么開展?
目前中小學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大問題就是說教多于行動,堵截多疏導少,從而導致教育效果不佳。
因此,我們需要采取體驗式的教育方法,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梳理與引導。
一.體驗式教育是教育者給未成年人在實際生活和教學場景中去體驗、實踐和感悟的機會,在反復的體驗中不斷反思和總結,最終生成自己的思想意識和學識,并以此約束自己的道德行為和學習行為,這就是“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效果。其基本模式是:實踐——體驗——反思——感悟——指導實踐——繼續體驗——不斷反思——思想和情感得到提升與進步,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體驗過程。
體驗式教育是德育管理的重要方法,要求教師不能一味給孩子們講書本知識和空洞的道理,而是給他們機會在校內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在校外不斷參加社會實踐,去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大膽體驗,由此健全自己的思想道德體系,規范自己的言行。
二.變堵截為疏導。教育者正確的做法是以疏導為主,不把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控制死,而是給他們犯錯誤的機會,讓他們去盡情體驗。學生犯了錯誤,我們批評教育,幫他們改正,助他們反思,如果再犯,就繼續重復我們的教育過程,直到孩子養成正常的行為習慣,不再犯錯。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夏令營項目怎么落地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夏令營項目怎么落地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